非常非常非常傲慢。
属蛇的人感觉要被冒犯到。
Nike蛇年春节项目《过个狠年》的数英评论区,骂声一片。
看到大家都在吐槽,我就放心了,原来不止我一个看完后,心情十分复杂。
不得不说,Nike这次太自以为是了,忽视了CNY营销的底层逻辑是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共识。
(以下分析仅针对项目本身
一、营销主张空有态度,与CNY营销背道而驰
核心主张:今年不属蛇,今年属曼巴。
熟悉篮球的人一看就明白曼巴代表什么,但不看篮球的人一定云里雾里的。
正式开说前,引用百度百科,来解释曼巴寓意:
已故的NBA球星科比·布莱恩特有个绰号叫“黑曼巴”,那是非洲草原上毒性最烈的一种蛇,而科比的精神,也被称为“曼巴精神”,“永不言弃”是科比自己给予这种精神的定义。总的来说,曼巴精神,就是从不退却,从不放弃,从不逃遁,忍辱负重,在困难中创造奇迹。
理解什么是曼巴,再回到项目本身,就明白了Nike用意。
即将到来的2025蛇年春节,Nike上新科比支线产品,官宣曼巴之年系列,并在“just do it”的品牌主张之下,推出全新企划《过个狠年》,诠释曼巴精神。据悉,Nike在2008年开始,就为科比推出支线系列。
蛇年,科比,黑曼巴, 曼巴精神。
以运动精神为内核的品牌,找到特定运动员身上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为落脚点,为蛇年营销作答,这看起来是顺其自然的策略推导。
但问题出在Nike想要剑走偏锋,想要更个性,更锐利,来充分体现自身的深层次,便写下如此盛气凌人的slogan:
今年不属蛇,今年属曼巴。
这句与之前的胜者爱找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想突出体育精神强大感,然而所在语境不同,导致观感失衡。
一下子,很多人觉得被冒犯了,哪怕其中有不少人是老球迷,对曼巴精神抱有认同,致以敬意,但架不住Nike这样“自我感动”式的操作,狠狠吐槽。
Nike凭什么说不属蛇,就不属蛇?凭什么在蛇年春节,削弱蛇的主位?
不得不说,Nike的好胜心是看到了,就是没看到同理心。
在中国古代,十二生肖属相是一种纪年方法,流传至今,是每个中国人之间的不言自明。
当品牌决定在中国市场展开营销动作,应该考虑到大众情绪。
过个狠年,可以。但品牌营销重心得是2025蛇年,而不是画蛇添足地渲染今年不属蛇的情绪,导致大众反感。错得离谱。
品牌做CNY营销,我一直以来都觉得,最重要的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情感认同。
要知道春节,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符号,是一年到头忙里忙外,期待回家团圆的情感寄托。
而Nike做CNY营销的时候,没有切实地洞察到大众这份纯粹的过年情结,只会自顾自地热血叙事,喊口号,难以动人。
新年新气象,新年开好头。我想Nike是希望在新年时候,做好体育精神的表达,振奋人心。
遗憾的是,Nike没能做好创意概念后的情感过渡,没抓住体育精神和新年期待的联系,一昧延续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系列营销的那股狠劲。洋洋洒洒之后,留下一片虚无。
当策略坍塌,做什么花活都无济于事。
二、随时随地大小狠,不合情理的细节太多了
怎样算过个狠年?
不管年夜饭团圆,自个儿跑进房间里一顿猛练。
打球时候手指扭到,不赶紧去医院检查处理,自己给掰直了。
不是我说,这也太狠太尬,太不合常理了吧。
虽然想要成功,必然要付出一定代价,要日复一日的训练,忍常人所不能忍的。但Nike广告拍得也太没苦硬吃了吧。难道这就是Nike眼中的努力,不太敢苟同。
还有片中,无论是篮球、足球、跑步还是网球爱好者,一遇到挫折,都异口同声地念到“科比”,下一秒瞬间满血复活的既视感。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精神信仰,在即将低头的时候,心里默念那个人名字,冲劲立马就有了。
“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?”面对如何取得成功这一问题,科比曾这样反问记者。而这句反问是最好的答案,成为无数球迷的人生座右铭,像光一样。
真正的敬仰,是放在心里。过于高调,就难逃作秀之嫌。
此外,比较疑问的是,每个细分运动的爱好者,都以科比为精神支柱吗?我不得而知。
不过从中能看到Nike的野心,想吸收不同运动领域的人群,不只是专业运动员,还有喜欢运动的普通人。
只是既然想更走向泛人群的生活,以春节为课题,Nike输出就不该是这么重的表演痕迹,也不是不惜一切只为要强的过度歌颂。相较Nike2024年出的一系列广告,2025开年这支显然逊色太多了。
更能发现,Nike擅长在各大体育比赛节点做营销,从胜者出发,找各种新视角,去释出胜者为了赢的生命力。然而一遇到CNY营销节点,Nike明显不会延续大主题,做出更细腻,更值得细品的营销,要么忙于炫技,要么执着大道理,无论是《过个狠年》还是《是龙藏不住》。
老实说,不合时宜的热血叙事,不被人嗤之以鼻才怪。
做CNY营销,走皆大欢喜的路线,没什么不对,也没有高低之分。对谁都好,品牌也能更聚焦大众注意力和好感。非要标新立异,只会把自己“挤”到进退两难的境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