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牌在电影中出现不算稀奇事儿,但广告牌作为电影名字而且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,却是头一遭。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在昨天刚刚落下帷幕的第75届金球奖上,《三块广告牌》最终斩获剧情类最佳影片、最佳女主、最佳男配和最佳剧本成最大赢家;此前的热门电影《逃出绝命镇》和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颗粒无收。
《三块广告牌》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界80年代的一个美国小镇,一个女孩遭到奸杀,尸体被烧毁。因为没有DNA,没有目击证人,甚至连嫌疑人都没有,所以在事件发生后7个月之久,警察仍然毫无头绪,这件事情就这样被埋在档案柜里,女孩的死渐渐被人遗忘。
警察那么忙,忙着折磨黑人和同性恋,正好我这广告牌能提醒他们,做点正事!然而女孩的母亲Mildred Hayes没有忘记,愤怒到极点的她决定买下镇子上三块巨大的广告牌,直接攻击警察的不作为。3块广告牌红底黑字,极其醒目。RAPED WHILE DYING被强奸致死。AND STILL NO ARRESTS?无人被逮捕?HOW COME,CHIEF Willoughby? 为什么,Willoughby警长?三块广告牌一立,在小镇瞬时掀起腥风血雨。
面对警察的刁难,小镇人民的侧目,自己家人的不理解,Mrs. Hayes并没有退让,因为他知道,一旦她把广告牌撤下去,她女儿的命案很有可能就会石沉大海。她倔强的性格没有办法让她与现实和解,反而让她迈出了罪恶的一步——借着暴力来反暴力...导演和编剧Martin McDonagh在这部作品中放弃了一贯的动作与黑色喜剧元素,将此前驾轻就熟的《In Bruges》(杀手没有假期)和《Seven Psychopaths》(七个神经病)式的“神剧本”模式放到了一边。你难以在其中看到层层相嵌的转折,取而代之的是深厚而平铺直叙的线性叙事,平和而冷漠地将故事婉婉道来。
这样沉稳、富有大师风范的叙事此前很少与这位导演有所交集。这样的转变耐人寻味:或许沉重的故事促成了这样的朴素,又抑或是大巧不工的讲述手法反过头来塑造了故事的苍凉感。
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专业上来。影片让我们见识到广告牌的威力!即使在上个世纪,社交媒体基本很简单的情况下,Mildred却只用三句话就搅起了一场小镇的风暴!技术让户外的连接变得容易,但情感的连接却更为稀缺。如果客户能像Mildred那样投户外,哪怕是传统的广告牌,其实也可以成为情感载体与传播利器——关键是谁用,怎么用。或许你觉得这个只是电影,那么,这里跟大家分享另外三块纯文字的广告牌,看他们在实际生活里面到底有没有用。